热热热!与“高温杀手”较量,县中医院急诊科全力救治热射病患者 #家门口的好医院
近日,全国各地陆续进入“烧烤模式”,如此高温,不少人发生了中暑,甚至是热射病。连日来我院急诊科收治了多名热射病患者,经过抢救,目前均脱离生命危险。
患者张阿姨,在户外未做任何防晒措施下行走,继而出现昏迷,呼之不应,呼吸困难等症状,被路人发现倒在路边,拨打110报警。我院院前急救团队接到120调度中心通知后,迅速出车,护送患者进入急诊科抢救。
15:56进入抢救室,测肛温41.2℃,心率128次/分,结合临床表现考虑为热射病,危急生命。急诊科秉承生命至上的原则,第一时间开通绿色通道,全程优先治疗。急诊护士迅速建立两路静脉通路,4℃冰盐水静脉补液降温补充血容量,采取耳尖放血及亚低温治疗仪辅助降温治疗,电风扇促进环境通风。
16:15,神志转清,对答切题,体温39.8℃,医护陪护下护送患者前往ct检查,检查安返后继续亚低温治疗仪降温治疗。
17:13,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紧张救治,患者体温降至37.8℃,停止亚低温治疗仪治疗。
患者王先生在高温车间作业下突发神志淡漠,伴高热,工友迅速将患者送至急诊科。
15:58进入抢救室,测肛温: 42.5℃, 脉搏: 138次/分, 呼吸: 24次/分, 血压: 136/96mmHg。急诊医护团体立刻建立两路静脉通路,予4℃冰盐水静脉输液,冰袋置于腋下及颈部大血管处,亚低温治疗仪降温治疗,电风扇促进环境通风。同时予以耳尖放血,一小时后患者体温降至正常。
在后续的相关检查中,也都发现这两名患者的钠、氯、肌红蛋白等多项指标异常,急诊科医护团队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仔细分析各项指标,继续给予补液补充电解质治疗,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收住至病房继续观察治疗。
什么是热射病
热射病,医学上称为热休克或重度中暑,是由于人体长时间暴露于高温高湿环境中,导致体温调节机制失衡,身体产热大于散热,从而导致机体中心温度骤升,超过40℃以上,伴有昏迷、意识障碍、汗闭三联征,以及多器官系统损伤的严重临床综合征。
在高温作业时出现这些症状就要注意了,比如肌肉疼痛或抽搐、无汗、面色苍白、恶心、头晕、心率明显增快、低血压甚至休克,可发展为热射病。热射病是中暑最严重的类型,其死亡率高达70%-80%,可出现高热,体温可达40-42℃甚至更高。
热射病预警信号
烫:自觉浑身滚烫(身体里像有团火在烧);
晃:异常疲惫,行走不稳;
晕:头昏、意识模糊、抽搐;
乱:面色苍白、心慌、气短、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
高危人群
并非所有人都同等面临热射病的风险,特定群体需格外小心。
体温调节能力不足者:年老体弱者、孕产妇、儿童。
慢性疾病者:如心脏病、高血压、脑血管病后遗症患者等。
服用某些影响体温调节药物者:如抗胆碱类药物、抗组胺类药物、抗精神病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等。
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者:如环卫工人、交警、建筑工人等。
超重或低体重者:BMI>25或<18.5。
急救措施
01 降温治疗 体外降温:将患者转移至阴凉通风处,用风扇、空调等促进空气流通降温。用冷水或50%酒精擦浴,亚低温治疗仪辅助降温治疗。体内降温:用冰盐水静脉输液或灌肠,迅速降低体内温度。对于严重者还可进行血液净化治疗。数据表明在10-30分钟内将核心温度降低到39℃以下,两小时内降至38.5℃以下、能有效提高救治成功率
02保持呼吸道通畅 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避免呕吐物堵塞气道。如发生呕吐,应将患者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
03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在患者意识清醒的状态下可适量补充含盐分的清凉饮料,但不可过量饮水。
04中医治疗
高热昏迷时可通过放血疗法、刮痧疗法疏通经络,促使气血流畅。
如何预防
文 丨 急诊科 范婧
编辑 丨 李倩倩
审核 丨 庞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