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频、尿急,还“咕噜咕噜”作响?没想到是膀胱“生气”了
近来,80岁的邵奶奶不知为何老是想上厕所,但每次又排不出来,过程中似乎能听到“咕噜咕噜”的声音,不胜其扰的她经人推荐来到温州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鲍文朔医生处就诊。
鲍医生耐心地倾听邵奶奶的诉苦,当听到邵奶奶说到自己每次排尿时总会听到一些奇奇怪怪的声音,便建议其住院做进一步的检查。随后在CT检查中,鲍医生赫然发现邵奶奶的膀胱顶部聚集着大量的气体,仿佛是膀胱在“生气”,而这就解释了她所说的“咕噜咕噜”声。
好好的膀胱怎么会“生气”呢?在相继完善了胃肠镜、膀胱镜、膀胱造影等检查后,结合各项检查结果,鲍医生终于在膀胱和乙状结肠之间找到一条纤细歪斜的通道,而这正是导致邵奶奶膀胱“生气”的原因——“膀胱乙状结肠瘘”。
“生气”的原因找到,保守治疗无效,必须通过手术解决病因。高龄患者如何在手术获益和手术风险中获得最佳平衡?开放还是微创?涉及普外科的结肠病变,如何使得两个科室高效协同?
针对上述问题,一场MDT讨论在泌尿外科办公室热烈进行。鲍医生指出治疗膀胱瘘道的关键在于充分清除瘘道,精准地吻合健康的膀胱组织,普外科、麻醉科、内科相关医生均积极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方案敲定后,手术有条不紊地进行,过程中患者生命体征平稳。鲍医生拨开肠管发现膀胱后壁偏左侧和乙状结肠牢牢地粘附在一起,切开瘘孔外壁后轻松地将肠管和膀胱分离开来,同时交替使用电钩和超声刀充分切除瘘道后,膀胱组织恢复了健康的色泽和纹理。
术后第2天,邵奶奶便可下地行走。
科普时间:膀胱结肠瘘临床上少发,国内仅有少数报道,常见病因有:先天性、创伤损伤性、肿瘤、慢性炎症、结核、克罗恩病等,其中慢性炎症引起的少之又少。气尿、粪尿往往是膀胱结肠瘘的常见症状,继而带来反复、难以痊愈的泌尿道感染、血尿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本病例术后病理提示:考虑为炎性反应引起,发生机制可能是膀胱局部慢性炎症,导致膀胱与周围组织粘连,内容物外泄,波及并炎性浸润乙状结肠出现穿孔并造成临床症状。
对于该疾病,药物保守治疗往往只能缓解部分症状,疗效并不显著;手术仍是治疗较为有效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