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县中医院第三届最美中医护理人
天台县中医院第二届最美护理人
天台县中医院“讲身边人、说身边事、寻找最美中医护理人”,天台县中医院第二届最美护理人2019年11月20日如期举行,当选的有:曹梦雅、褚梦弼、吕文军、何敏洁、姚雯、鲍丽珍。
做一名“有心”的护士
——记最美中医护理人骨伤科护士曹梦雅
天台县中医院骨伤科护士曹梦雅说,陪伴是我最长情的护理告白。2016年她毕业于浙江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自工作以来,她尽职尽责,获得病人的一致好评,也多次被评为医院的星级护士;她善于思考,积极主动参加医院组织的比赛,并多次获得优异成绩;她勤于学习,不断努力提升自我能力。
热爱本职,爱岗敬业
曹梦雅毕业后回到家乡天台县中医院工作,上班期间她兢兢业业、恪尽职守,每天早早到科室,为一天的工作提前做好准备。“婆婆,昨晚睡好了吗?早饭吃了吗?”在热情地与病友打招呼的同时,她也在留心观察病情,她说“只要我多留一份心,多询问一些,就能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她是患者和同事的贴心小棉袄,每年大年三十,曹梦雅都主动留在医院值班,她解释道,因为大年三十家家都要团聚,希望自己可以陪伴患者,好好过个年。
乐于奉献,无怨无悔
2020年1月28日,刚从杭州进修回来还在假期的她,接到了新冠肺炎疫情袭来,医院人员紧缺的消息。身着白衣之人之能战,战之能胜!她二话不说结束了与家人团聚的假期,到医院的发热门诊帮忙做好门诊筛查工作。
裹着厚厚的防护服,紧箍的口罩,双层橡胶手套,水汽蒙蒙的护目镜。量体温、询问就诊原因、查看健康码,隔离区里的清洁工作也需要她执行。饭点正是人流量大的时候,常常会耽误吃饭。她会贴心地让同事先去吃饭,她留到最后再去吃。一天下来她拖着疲惫的步伐回家,但她说此时此刻,医院把我调到发热门诊,是组织对我的信任,我应该尽力做好。”
用心雕刻,努力成就
刚毕业的时候,曹梦雅不懂就问,经常向护理前辈请教问题。有时候也会因为没有一针见血而愧疚,她发现自身不足的时候,就努力加强学习,刻苦钻研技术。在512护士节技能比赛时她曾获得了个人技能三等奖,为团体获得二等奖,也代表医院参加过市级的中医适宜技术技能比赛。经过多次比赛后,她看到了自己与同行们的差距,她说我要学习的还有很多。
求索钻研,积极创新
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曹梦雅坚定认为不能只做一个打针发药的护士。在医学知识和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做一名优秀的护士,除了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操作技能外,还要不断学习汲取新知识。 她努力充实自己,凡是有用的就学。市级和医院内组织的多次科普比赛、创新比赛,曹梦雅参与的团队都获得了优异成绩。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她还申请了在职读研究生,利用休息时间到杭州参加学习。在读研期间她通过自己努力成功申报通过了县级课题。今年在广东省中医院学习中医专科护士期间她和同学在学习中不断总结创新,申请了有关经络诊察的实用性专利和著作权。
曹梦雅,是我们中医院的一名优秀的中医护理人,她始终不忘自己的初心,勤勤恳恳地工作在平凡的护理一线,以病人的满意,视为自己最大的快乐!
“我将继续保持战疫队形”
——记最美中医护理人输液室护士长褚梦弼
“护士长,今天的护目镜少了一个。”
“小褚,你什么时候来上班呢,我们没有防护服了。”
“报告,护士长,我们来领口罩啦。”
……
疫情发生以来,每一天,输液室护士长褚梦弼接到类似的电话不下60个,最多的一天曾接到过电话近百个。“我的妈妈不是在接电话,就是在接电话的路上。”说起妈妈褚梦弼,女儿双手一摊,颇有些无奈的撇了撇嘴。刚开始,女儿还有些不理解,以为妈妈爱煲电话粥,家里就像妈妈的私人“电话亭”。每次好不容易盼到妈妈休息回家,刚和妈妈说着事情,褚梦弼的电话铃声就响了起来,讨论的话题往往也就戛然而止。电话打得多了,嗓子不免疼痛。所以,在褚梦弼的护士服口袋里总会备着一盒金嗓子含片。
战疫,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里,只有做好物资保障,万里征程的胜利才有保障。发热门诊、预检分诊点、高速卡点、输液室、保卫科……如何确保每一个科室的抗疫物资分发无误,领取及时到位,褚梦弼可谓想破了脑袋。
疫情初期,由于发热门诊、预检分诊的所有流程还没有形成完善的体系。为了进一步改进工作流程,褚梦弼摸索了很多方法。通过不断地实践沟通,最后,设计出了有针对性地物资领取流程表及清点本。有了这一套表格,物资领取发放顺畅了不少,几乎没出过什么岔子,工作效率大为提升,也确保了抗疫前线从没断过物资。
“如果没有坚守住发热门诊这道防线,我们的工作将功亏一篑。”褚梦弼时常说道。于是,她常常抽时间对发热门诊的医护们进行自我防护、消毒和流程的培训,确保每一个人都能正确熟练掌握操作方法。
同时,身为护士长,褚梦弼以身作则,每天奔波在发热门诊、输液室、医院仓库之间,连续奋战几周后,腰肌劳损的旧伤再次复发了。尽管腰间钻心的疼,褚梦弼仍没有要求请假休息,继续咬着牙,坚守在岗。“护士长,你能不能好好休息一天,你的岗我们帮你顶上。”科室里的其他护士坚持要让褚梦弼好好休息。“我是医院的搬运工,抗箱拿袋少不了我。”褚梦弼自我打趣。
“疫情尚未结束,我继续保持战疫队形。”褚梦弼地防控仍在进行时。
输液室里的“一针准”
——记输液室最美中医护理人吕文军
她走起路来风风火火,做起事来干净利落,拥有众多的铁杆粉丝,人称“一针准”,曾多次被评为院先进个人,考核优秀个人以及星级护士,她就是天台县中医院输液室的护士吕文军。作为医院静脉输液小组成员、急危重症小组成员以及中医护理小组成员,吕文军不断用行动践行着自己的初心,诠释着白衣天使的爱和责任。
“一阵见血”,出手快准稳
在中医院的输液室,上到70岁的老大爷,下到3岁的孩子,无一不是吕文军的铁粉。不但是因为她的细心耐心,更因为她拥有的一手好技术。一天晚上,急诊室来了个长得胖乎乎的宝宝,值班的护士们从头摸到脚,愣是没找到一个下针点。这时刚好碰到吕文军带女儿到医院做皮试,见此情景,她二话不说,上来撸起孩子的袖子,“一针见血”,既快又准。孩子的家长看到后,激动地直说谢谢,因为孩子比较胖,以前去别的医院,也总是很难找到下针点,没想到这次打得这么顺利,孩子不免少遭了很多罪。科室里的同事也直言,只要有文军姐在,再难打的小毛孩,她都敢上手去试,因为文军姐就像冬日里的太阳,令人温暖而心安。
无私的“老师头”
其实,一手好的扎针技术除了日积月累的工作经验,更离不开自身的钻研和总结。科室里的小年轻们常常向吕文军请教扎针技巧,她从来都是倾囊相授,丝毫不会藏着掖着。从如何选静脉,针刺的角度与深度,置管以及宣教,到最后胶布如何固定,患儿打针时如何坐、躺,家长如何抱等,吕文军都会事无巨细,一一讲解。所以,在她的影响下,输液室内部的护士团队成长得很快。现在,输液室里的护士们个个都是“拉得出、打得准”的打针小能手。
很多人都会感叹护士工作的辛苦,不少人会在这条路上选择中途换岗或是下车。然而,吕文军在这个岗位上一做就是20余年。20多年来,她始终如一,对病患总是微笑以待,勤勤恳恳的工作态度,娴熟的业务技术,灵活的沟通方式,无形中感染着身边每一个人。南丁格尔的精神内核在于无私奉献,而吕文军正默默弘扬和传承着这样的南丁格尔精神。
98年的“职场老手”
——记天台县中医院急诊科护士何敏洁
日本的哲学家稻盛和夫有这样一个著名的等式——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在天台县中医院急诊儿科,98年的护士何敏洁,可以说最大程度实现了该等式的结果,绽放了自己最美的青春风采。
干护理工作就像驾驶一列火车,能力的提升可以不断为列车添油加力,满腔的热情能够推动列车持续向前,但对待工作的思维方式,决定了这趟列车到底能走多远。在工作上,何敏洁不遗余力、迎难而上;活动赛场上,积极主动、全力参战,这就是她对待护理工作的态度方式。所以,何敏洁取得了工作的最大成效,手捧多项荣誉,也收获了无数掌声。
“随时准备去战斗”
在急诊科工作,意味着要随时准备从死神手里抢人。记得有一次,一位小伙子抱着昏迷的母亲陈某,急冲冲地跑进急诊室,当晚轮值的何敏洁看到患者面色发灰、口唇发绀、呼之不应,随即采取了抢救措施。在初步判断陈某已经颈动脉搏动、呼吸消失后,敏洁第一时间进行了心肺复苏抢救。之后,通过与医生之间的无缝隙配合,实施球囊给氧、接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路等快速抢救,陈某的心跳、呼吸终于恢复,在场的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其实,要不是在初期,何敏洁判断准确,抓住了抢救前期的“黄金四分钟”,陈老太能否抢救成功,谁也说不上来。何敏洁说,在急诊科工作,自己已经做好了随时战斗的准备,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一如既往保持工作的热情。
“功力深厚”的职场老手
今年12月初的一天,半夜两点,何敏洁接到了120调度中心的电话,一位患者醉酒不醒,需要马上出车。等接到人才发现,这个醉酒者张某是一个180余斤的“重量级”大汉。张某的家属眼见张某送到了医院,于是个个两手一摊,对张某不管不顾,做起了甩手掌柜。既不去挂号,也不向医护询问张某病情,任凭张某一人睡在急诊留观室床上。何敏洁见状,二话不说,第一时间上前帮忙处理。给张某盖好被子,擦拭嘴角的呕吐物,防止张某呛到窒息。同时,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耐心与张某家属解释,希望张某家属尽快办理好看病手续。最终,在何敏洁的劝解下,张某顺利入住。事后,科室里的同事纷纷为何敏洁的工作态度点赞,虽然是一名刚毕业的小护士,遇事却能处变不惊、有条不紊,俨然一名“功力深厚”的职场老手。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不顾风雨兼程
——记最美中医护理人内三护士姚雯
她是一名普通的护士,以饱满的热情、温暖人心的言语、真挚的眼神、悉心的护理为患者排忧解难,送去温暖的爱心 。她对工作、对病人认真负责的行动,赢来了病人、家属及各级领导的赞誉,先后获得了“星级护士”、“最美中医护理人” 、 “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她爱岗敬业,关心集体、关心同事,关心病人,她是医生的好帮手,是护士姐妹的好榜样,更是病人及家属的生命天使。如果你去过内三病区,就会认识她,她对人总是有淡淡的微笑,精神而干练,照顾病人时的她总是那样和蔼可亲,你总是能被她感染。既然你选择了远方,便不顾风雨兼程,这是她喜欢的句子,也是她多年护理生涯的真实写照,她就是姚雯。我们都喜欢尊称她为"姚老师"! 2001年她毕业于台州卫校中医护理专业,2014年获得中级护理职称,在我院那么多年头,她一直是兢兢业业,我们都知道选择了这份护理事业,意味着辛苦和责任,也意味着奉献和担当,这么多年她的付出是有目共睹的。 她是护士长的好帮手,她帮助护士长共同参与科室行政管理,主持病历质控、教学培训、护理质量检查、科内理论操作考试等,去年在护士长进修期间带领科室在5.12护士节操作比赛中获团体三等奖、护理创新比赛二等奖、三等奖、八段锦比赛三等奖,她带领科室度过了一个温馨快乐的护士节。 作为内三病区的质控护士,她对病例文书管理投入了很大的精力,经常看到她埋头于一堆病例前,细心地找出不对的地方耐心批改,她总是能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所以内三的病例文书质量一直都是很好的,我们文书上有什么不会的地方也总是去请教她,她是我们大家的好老师。她对人总是很有耐心,内三病区的患者大多都是上了年纪的人,记得有一次,一个大爷同一个问题问了一次又一次,姚老师每一次都是耐心解答,不仅是对患者有耐心,对科室里来的实习生更加有耐心,她是带教老师,对每一个实习生都不遗余力地把自己的知识和技能灌输给他们,她总是循循善诱,平易近人,她说这些实习生就是医疗系统未来的希望,也正是如此,她培育出了一批批优秀的临床工作者,将自己严谨的工作作风延续了下去。 细心护理是她的生活轨迹,耐心照料是她的健康法宝,白衣天使是对她的职业赞礼,爱心微笑是她的健康钥匙。愿我们的姚老师在未来的日子里,生活甜蜜,事业顺利,吉祥如意!
22年,燕尾帽下的初心
——记最美中医护理人骨科护士鲍丽珍
她用最大的热情和最真挚的爱心,为患者拂去满身的伤痛;她的脸上绽放着诚挚的笑容,为患者增添继续前行的信心与勇气;她将青春定格在燕尾帽下,用奉献丈量着生命的长度……她就是天台县中医院骨科护士鲍丽珍。曾六次获得院级年度先进个人,连续两年获得“优秀带教老师”荣誉称号,多次获得医德医风考评优秀。
在二十几年的工作生涯中,鲍丽珍对护理工作形成了自己独到的见解。过人的专业技术,赢得了科室上下一致认可,成为大家公认的行家里手。工作中,鲍丽珍常常是一边查房,一边指导年轻护士、实习生如何照护骨折患者。也正因为在鲍丽珍的影响下,科室里的新人成长得很快,往往进单位没几个月,就练就了独当一面的能力。
用心的“鲍大姐”
“对待病患要像对待自己家人一样用心。”这是鲍丽珍一直以来坚持的工作态度。每天都会为行走不便的患者更换冰袋,每天也会不厌其烦地向患者宣教康复锻炼知识,在患者心中,鲍丽珍俨然他们身边的一位“鲍大姐”。
今年6月,一位90多岁的老太太因股骨粗隆骨折住进了医院骨科。入院检查时,鲍丽珍留意到老太太尾骶部有压疮,为避免发生术后并发症,鲍丽珍在日常护理中多了一份心,一得空就过来帮老太太翻身、扣背。没想到,因为鲍丽珍的精心护理,老太长期以来的尾骶部压疮不治而愈。出院时,老太家属拉着鲍丽珍的手连连表示感谢。
“嫁”给工作的样子真美
因为缘分,鲍丽珍的老公恰好是骨科的一名医生。在常人看来,夫妻两人同在一个科室工作,见面的时间总比一般夫妻多些。2020年,鲍丽珍的二胎宝宝出生后,两人碰面的时间却越来越少。不是丈夫趁鲍丽珍下班赶回单位加班写病历,就是鲍丽珍等着丈夫上班回家看孩子。为了更好地平衡工作与生活,夫妻两人不得不申请“错时”休息。丈夫偶尔也会吐槽鲍丽珍,是不是嫁给了工作,比自己当医生的还要忙。尽管已经忙得团团转,科室有需要时,一个电话,鲍丽珍仍然随叫随到,从未有过推脱过。“大姐认真工作的样子,真美!”科室里的同事不禁发出这样的感叹。
护士,之所以被人们称为白衣天使,不仅仅是因为那身素白,更因为,天使是生命与爱的象征。作为一名护士,鲍丽珍不悔初心,不负韶华,用行动践行了护士工作者的铮铮誓言!